一間屋子,一張桌子。桌子的一端放著顯示屏,醫生正和國內另一家醫院的專家進行病例討論,電子病歷、高清影像都能“秒”速出現在雙方的屏幕上。這是深圳的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的日常診斷場景之一。
隨著5G與醫療領域的深度結合,智慧醫療進一步發展。今年的新冠疫情,更激發了遠程醫療的需求。4月,深圳福田區衛生健康局和中國移動深圳分公司簽署了5G智慧醫療專網項目試點協議,為福田區醫聯體提供遠程會診、醫療影像云等服務。中大八院是試點醫療機構。“目前取得了較好效果,初步計劃今年第三季度舉辦5G智慧醫療應用發布會。”副院長李建林表示。
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,根據遠程醫療各種業務場景,此次項目對5G網絡提出了明確需求。其中,移動查房要求15M下行帶寬,遠程實時會診、視頻查房、院前急救采集回傳數據等,需要不低于30M的上行帶寬。
此外,移動查房的時延要求小于100ms,遠程實時會診的時延要求小于50ms,院前急救的時延要求小于50ms。
目前,在中大八院院區內、福田區醫聯體院間和院外公共區域,已實現高速、穩定的5G網絡覆蓋。此外,通過部署MEC邊緣云和包括、傳輸及核心網在內的端到端切片能力,為醫院、社康、急救車等提供醫療業務識別、本地分流功能,在網絡層實現醫療業務與公眾業務安全分離,共同打造了移動查房、移動護理、移動會診、床邊會診、遠程移動視頻查房、院間遠程會診、院前急救等5G示范應用。
“希望將這一示范點打造成深圳市醫療行業的5G樣板。”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5G為醫生及患者帶來的便利,首先就是實現移動查房與護理。
在傳統醫院查房時,臨床醫生需要逐個找到患者資料。接入5G網絡后,臨床醫生通過移動平板、移動查房車等終端設備,可調閱相關患者的病歷資料,包含生化檢驗結果、醫囑、檢查報告,并在線瀏覽醫學影像、及時處理。“5G網絡大帶寬、低時延特性,可保障醫療數據影像的秒級下載,大大提高了查房效率。” 李建林說。
此外,護理人員通過移動護理車等終端設備接入5G網絡,可將臨床護理信息系統從固定的護士工作站,延伸至病人床旁,對患者進行身份智能識別、體征數據現場采集、醫囑執行全程跟蹤等。尤其在護理高峰期,可幫助提高護士工作效率和準確性。
5G讓醫療“遠程”
針對醫療資源分布不均、跨地域就診難的難題,5G也帶來了解決的希望。
得益于5G的網絡能力,可實現患者檔案秒速加載、超高清視頻無損傳輸,醫生可同步調閱患者數據,專家可隨時隨地接入,進行遠程會診討論和指導,會診不再有固定場所的限制。在中大八院的診室內,隨時可見影像同屏交互操作和實時音視頻互動的“診斷現場”。除了一對一,還可開展一對多、多對多的移動會診。
除了會診,遠程專家也可參與查房。利用現場移動查房推車傳輸回來的病房畫面及患者信息,打開移動醫生App,專家就可實時了解狀況,與現場醫生、護士和患者進行音視頻溝通。同時可在App中錄入語音病歷、存儲病情照片、視頻等。
此外,為讓急救更爭分奪秒,從患者上急救車開始,隨車醫生就可建檔、掛號,并第一時間完成驗血、心電圖、影像等一系列檢查,再通過5G網絡實時上傳患者生命體征監測數據、現場圖片、高清病例、車輛實時位置等,打通院前急救和院內急診信息流,做到“患者未到,信息先到”。此次醫院可提前準備綠色通道,減少院內檢查、交接耗時,節約患者救治時間。此外,必要時隨車醫生可在車內與專家進行移動視頻會診,采取適當急救措施。
“隨著5G的規模商用,5G智慧醫療必將逐步走向成熟和普及,為民眾帶來更方便、更快捷、更優質的醫療服務。5G智慧醫療未來可期。”李建林表示。